◇◇新语丝(www.xys.org)(newxys.com)(xys10.dxiong.com)◇◇

  卫计委和张伯礼打架,中医赢

  作者:方玄昌
  来源:科学猫头鹰

  1月初,国家卫计委发布《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18年版)》,因其中推
荐了针对流感的中医治疗方案,再次引起争端。

  这当然不是卫计委(卫生部)首次在正式文件中推荐中医。之前的每一次流
行病,包括SARS和禽流感,都少不了中医的掺和;每一次,反对者都会以同一种
理由提出质疑:为什么国家会允许用疗效失据、毒性不明的中医药给百姓看病?
支持者的理由也是千篇一律:“中医是民族瑰宝,经过了上千年的实践检验,疗
效不容置疑。”

  民族瑰宝与生活实践均不能代替科学实验,对于有一定医学科学常识的人来
说,孰是孰非一目了然;但对于普罗大众而言,“千年实践检验”有着足够的迷
惑性。于是每次争论的焦点都会回到同一个问题:中医是否应该接受科学的检验?

  中医药界,以及几乎所有支持中医的人士,都秉承一个宗旨:中医不能、不
必、也不屑于接受科学的检验。但最近几年,中医药界的这种“共识”已经开始
出现松动:以复方丹参滴丸为首的部分中成药,貌似已经开始向FDA这块金字招
牌发起冲击,且复方丹参滴丸还走到了三期临床试验(已经完成试验,尚未通
过)。

  但对于这一值得我们“称道”的行为,有人却给出了另一种解释:“这些中
药其实明知无法获得FDA批准,只是将FDA审批作为股市圈钱的套路而已。”方舟
子早几年就已经有过类似猜测。

  对于这种说法,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给出了回应:“(中医药接受FDA检
验)不是通不过,而是在路上。”

  且不管张伯礼说这话是否有足够底气,单从其表面意思来看,他的主张无疑
是一种进步:张伯礼认为中医药应该,并且已经在接受科学检验了!

  在此之前,中医界在秉承不接受医学科学检验的宗旨前提下还坚持一种无敌
逻辑:中药只要是未被证明无效且有毒的,就应该默认其有效无毒。这与医学科
学的“有罪推定”原则刚好相反:一种化学药物,只要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其有
效、安全,就应该默认为其无效、有毒。

  而从实际执行情况看,中医药界的行为更加“任性”:一种中成药即使含有
已经被证明有毒的成分,药厂也会给它贴上一个“毒副作用不明”的标签继续销
售,这无疑是赤裸裸的欺骗;即便是那些出了很多人命的危险药物(比如含有马
兜铃酸的中成药)甚至是剧毒药物(比如含有乌头碱的中成药),中医药界依然
会以“以毒攻毒”“配伍减毒”等臆想理由来搪塞和狡辩,继续谋财害命。

  笔者在几年前写的《从风水算命到中医》一文中曾经揭示中医药界的一种分
裂行为:一方面,他们在实际行医过程中已经舍弃了严格的阴阳五行理论;另一
方面,当我们与其讨论“废医验药”问题时,他们却又要紧咬住中医理论不放,
其真实目的就是为了逃避“验药”——如果严格按照阴阳五行理论指导用药,显
然将极大地增加验药的复杂性和难度。

  很显然,FDA是不可能按照中医理论来评估、审批包括复方丹参滴丸在内的
中成药的,张伯礼所谓的中药审批“在路上”,也不可能是在一条以阴阳五行表
里虚实寒热燥湿为材料铺成的路上。这一下可麻烦了:中成药接受这样的方式验
证,岂不是扇了中医药界一记响亮的耳光?汉奸行为哪!

  但我敢打赌,假如复方丹参滴丸某一天真的通过了FDA审批,中医药界一定
会喜大普奔。个中逻辑,你不明白我不明白只有他们明白。

  与此同时,张伯礼还明显在跟卫计委唱对台戏:既然对于中医药的有效性和
安全性检验还在路上,尚未给出明确结论,你怎么能将它直接用于临床指导、用
于流感防治实践?可千万不要告诉我它们已经经历了实践检验——如果你真的认
同这个标准,就不必、也不能认同“西方”标准了。

  居于中医药界决不妥协于西方标准的原则,笔者认为,中医药界应该再次联
合、形成统一阵线来抵制验药,尤其对于复方丹参滴丸之类的异端,无论如何要
号召全民来抵制它——对于中医药界来说,目前最大的灾难就在于某种中成药万
一真的通过了FDA验证,将意味着“西方标准”的验药方式对于中成药也适应,
你将其他中药、中成药置于何地?

  不可验药,尤其是不可按照客观标准、科学标准验药,这是中医药界的底线,
也是中医药百战百胜的秘诀,无论如何不可打破。复方丹参滴丸开了这个口子、
张伯礼认同这个路子,对于中医药界而言可谓是可忍孰不可忍。

  在这个节骨眼上,笔者必须要郑重推荐“中国中医科学院门诊部”公众号推
出的一篇重量级文章:《可悲:中医界的三大垃圾中医》。

  这篇文章提出了三大主张:第一,中医问诊不能依赖于仪器给出的化验单,
而必须依据“四诊”(望闻问切)给出“十二纲”(阴阳表里虚实寒热风湿燥火)
结果;第二,中医师自己得病不应该接受输液等现代医学治疗手段,只能接受纯
粹的中医诊治;第三,中医处方不应该开出太多种类的药物。

  假如这三大主张的诊治对象都集中于中医师本身及中医的狂热追捧者,笔者
将举双手赞同。这篇文章揭示了“学院派”与“守旧派”的分裂。不过更早的时
候人们就发现,在中医“学界”,来自不同派别的中医师,或者是来自同一派别
的不同中医师,对于同一病人同一病症的诊断结果(都是按照“十二纲”所做的
主观表述)可以完全大相径庭,中医“学界”从来没有,也从来不需要一个统一
的标准。至于据此治疗的效果,反正中医治病不治命,不接受任何统计。

  也正因为没有客观标准,无法衡量、鉴定其诊治手段的正误,中医药界也就
永远不存在医疗事故认定。

  来自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研究所的高级工程师姜韬曾经提出过一个深刻的
问题:你能告诉我如何区分一个高明的中医师与一个骗子吗?这个问题也可以换
一种提法:请帮我找出一个真正的中医神医来!什么?还是要依据统计数据来检
验?那还能是中医标准吗?

  之前曾经有不止一个人建议,崇尚中医者不应该再接受医学科学的诊疗手段。
仔细想想,这种建议非常有理:按照中医的标准,西医西药既有的有效性和安全
性检验都是无效的!或者说,它们都没有经过真正的检验(其中逻辑大家可以自
己去推理,不难想通)。

  看到这里,如果你还对包治百病标本兼治永不言败的中医深信不疑,那么……
你还是去看看中医吧。

(XYS20180131)

◇◇新语丝(www.xys.org)(newxys.com)(xys10.dxio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