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

  桂花雨
  ——致我的婆婆                         
  作者:朱蕙

  旧年的九月,兰桂园弥漫着沁人的桂花香气,沙沙的桂花雨, 一时间落得
满院子都是。明天就是十月了。凌晨四时,桂花树上滴落了最后一粒花瓣。此刻,
兰桂园哭泣了……妈,您永远地安卧在这片满溢着桂花香气的小山村中,不带半
点什物来,也不带半点什物走。面对着一百个不愿意的场景,我们和兰桂园一起
哭了。每年桂花落尽之时也就成了我们的思念之日。
  “母亲”是普通而又伟大的,这似乎成了生命原本之真理,但母亲却也有离
去的时候。正如一位现代哲人所说:“死亡和太阳~样不可直视。即便掉头不去
看它,我们仍知道它的存在,它正步步逼近,把它可怕的阴影投射在我们每一寸
光阴之上。”母亲去了,犹如夜里熄灭的烛光,她给我们留下了不尽的思念,也
给我们留下了对死亡的思索,以及对生的珍惜。
  “母亲”是个极美好的字眼,自我做了“母亲”的第一日起,便本能地体会
到“母亲”二字的涵义。应该说我们是没能耐的晚辈,在我与母亲相处的那些年
间,没能创造条件让母亲与我们有多些共同生活的日子,母亲总是来去匆匆。在
短短的十多年接触中,她使我懂得何谓“母亲”所具备的坚韧。
  初见母亲之时,正是她六十寿辰,我怀着敬畏之情,设想着进门后的“遭
遇”,说实在的我是很害怕“婆婆”二字的。我的见面礼是自己画的一张《献寿
图》。婆婆回赠了两枝“北尾狼毫”对笔。现在看来,那幅画上充满着惧怕和不
安,就连称谓也是以“伯母”相称的。
  印象极深的要算我的女儿出世那年,爱人外出进修,家中白天总留下我和母
亲,那个月是我们相知相融的一个月,也是让我想起来就流泪的一个月。那时母
亲身体还算好,心态平静 。我和女儿睡着时她总是静静地端坐在一旁看杂志,
每当我醒来,母亲总是轻轻地问我要吃点什么,想喝点啥。我记忆里的母亲总是
默默地、静静地生活着,好像生活中没有半点事侵扰她。现在想来,也许这就是
一个普通的东方女性所特有的气质吧。对幼小的女儿,她似乎越看越喜欢,常指
着她的小脸蛋,乐呵呵地说:孩子这儿像你,那儿像他。在我毫无睡意之时,母
亲就坐在我的身边与我谈心,谈她自己,谈她的孩子们……至此,我才深深地感
受到,在婆媳关系方面,我是比许多别的女性幸运的。母亲是徽商的后代,解放
初期中师毕业后,去了一个艰苦偏远的地方教书。三年生活困难期间,为了抚养
孩子,她放弃了自己,把仅有分配来的米让给孩子们,自己却吃野菜中毒,死里
逃生。生活的磨难终于使她彻底地粉碎了自己的梦。她毅然退职返回了家乡。在
风景秀丽的皖南山区小镇,重新举起了自己生活的信念。几经磨难,她终于培养
出了不仅仅属于自己的大学生儿子,孩子的好就是她的好。这信念一直延续到我
和女儿身上。那时候,她来我们新居小住时,总夸我将屋子收拾得漂亮,其实我
心里明白,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国,双双当教师的我们,有十几平米的小屋
结婚,已经是很奢侈的了。屋里仅放得下一张大床,一张书桌和一个双人沙发,
连走路的通道都没有了,怎么漂亮的起来?夜间,母亲就和我们隔着一块布帘,
睡在沙发床上与我们谈心。每逢我下班归来,总见母亲迎我多时的身影,伴着她
轻轻地招呼声……
  现在想来,那远去地小屋里的温馨,充满了母亲的爱意,我们的小家是在母
亲的伴随下,走过它最初成长的日子。
  难忘的是举家南迁的时候,我们带着女儿回到她的膝下。母亲竟非常欣喜,
说为我们高兴。可我知道她内心是伤感和无奈的,母亲的心是忧喜掺半的。她说:
你们走那么远,我怕是连小住也不可能了,我的腿已经不方便了……这是一个成
熟母亲的经验,当时我们却没留意。去年探家时,母亲将自己保留多年的一张老
照片送给我们,黑白照片上母亲竟显现出昔日的美丽。母亲走了,她终究没能来
我们南方的家小住几日。这将成为我们终生的憾事。妈走了,她留下了一位普通
母亲的温馨和美好,也留下了一段平凡女性的生命之歌。阳台上有家乡的土,栽
种着母亲生前喜爱的月季花,花儿映红了我们前方的路,这路自然也有妈的份,
因为我们是她生命的延续,是她生命的希望……
  惟有一瞥见挂在我们结婚照旁的那张美丽的妈老照片时,我的心中就会猛烈
地下起了桂花雨,这也许是有段日子的事情了……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